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参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坚持“统筹协调、继承发展、交叉融合"原则,创新构建“电力学科带领、多学科协同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特色技术学科体系,全面厘清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绘制形成技术学科图谱,邀请行业内外优势力量以学科建设为锚点,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
公司技术学科体系一级学科基本沿用国家标准,二、三级学科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创新设置,根技术为支撑二级学科发展的底层技术基座,具备跨三级学科应用的普适性特征。该体系具体包含6个一级学科、28个二级学科、105个三级学科、121项底层根技术。其中,电气类包括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和12个二级学科、56个三级学科、54项根技术。非电气类包括5个一级学科和16个二级学科、49个三级学科、67项根技术。
公司技术学科建设立足于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依托学科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坐标系,厘清各主体创新发展定位,系统梳理电网发展底层根技术,并明晰技术现状、演进趋势及突破方向,可为电网企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筑牢根基。将学科建设融入科技规划,发挥学科建设辐射带动作用,可系统协同多方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中长期有组织科研布局,补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助力电网企业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高地;同时,学科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此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可更有针对性地锻造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人才集群。
公司将深入推进学科建设落地实施,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开展技术创新与学科共建,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与有序竞争机制,统筹推进公司科技创新科研力量布局、重大任务攻关和资源平台建设,并组织各直属科研单位和省级电力公司积极联合外部优势科研资源,稳步提升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一、仪器概述(LYJS9000F电力市场需求“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介损测量是绝缘试验中很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电器设备绝缘的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局部缺陷等。在电工制造、电气设备安装、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广泛应用。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以及套管、避雷器等介损的测量是衡量其绝缘性能的*基本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电桥测量方式,采用变频电源技术,利用单片机、和现代化电子技术进行自动频率变换、模/数转换和数据运算;达到抗干扰能力强、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全自动数字化、操作简便;电源采用大功率开关电源,输出45Hz和55Hz纯正弦波,自动加压,可提供*高10千伏的电压;自动滤除50Hz干扰,适用于变电站等电磁干扰大的现场测试。广泛适用于电力行业中变压器、互感器、套管、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的介损测量。
二、使用措施(LYJS9000F电力市场需求“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1、使用本仪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本手册。
2、仪器的操作者应具备一般电气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常识。
3、本仪器户内外均可使用,但应避开雨淋、腐蚀气体、尘埃过浓、高温、阳光直射等场所使用。
4、仪表应避免剧烈振动。
5、对仪器的维修、护理和调整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6、在任何接线之前必须用接地电缆把仪器接地端子与大地可靠连接起来。
7、异频抗干扰介质损耗测试仪由于测试设备产生高电压,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全部严格遵守可靠操作规程,防止他人接触高压部件和电路。直接从事测试的人员必须全部了解高压测试线路,及仪器操作要点。非从事测试人员必须远离高压测试区,测试区必须用栅栏或绳索、警视牌等清楚表示出来。
8、仪器的调整维修和维护,必须在不加电情况下进行,如果必须加电,则操作者必须非常熟悉本仪器高压危险部件。
9、保险管损坏时,必须确保更换同样的保险,禁止更换不同型号保险或将保险直接短路使用。
10、仪器出现故障时,关闭电源开关,等待一分钟之后再检查。
三、可测试参数(LYJS9000F电力市场需求“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1、仪器可测量下列参数并数字显示:
2、被测试品的电容量值CX,以pF或nF为单位,1nF=1000pF。
3、被测试品的介质损耗值tgδ,以%显示。
四、性能特点(LYJS9000F电力市场需求“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1、仪器采用复数电流法,测量电容、介质损耗及其它参数。测试结果精度高,便于实现自动化测量。
2、仪器采用了变频技术来消除现场50Hz工频干扰,即使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也能测得可靠的数据。
3、仪器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测试过程通过汉字菜单提示既直观又便于操作。
4、仪器操作简便,测量过程由微处理器控制,只要选择好合适的测量方式,数据的测量就可在微处理器控制下自动完成。
5、一体化机型,内附标准电容和高压电源,便于现场测试,减少现场接线。
6、仪器测量准确度高,可满足油介损测量要求,因此只需配备标准油杯,和专用测试线即可实 现油介损测量。
7、设CVT测试功能,可实现CVT的自激法测试,无需外置附件,只需一次测量,C1,C2的电容和介损全部测出。
8、反接线测试采用ivddv技术,消除了以往反接线数据不稳定的现象。
9、具有反接线低压屏蔽功能,在220kV CVT 母线接地情况下,对C11 可进行不拆线10kV 反接线介损测量
10、具有测量高电压介损功能,能够使用高压变压器或串联谐振进行超过10kV电压的介损试验。
11、接地保护功能,当仪器不接地线或接地不佳时,仪器不进入正常程序,不输出高压。过流保护功能,在试品短路或击穿时仪器不受损坏。
12、触电保护功能,当仪器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电时候,仪器会立即切断高压,保障试验人员的保障.
五、技术指标(LYJS9000F电力市场需求“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1、准确度:Cx: ±(读数×1%+1pF)
tgδ: ±(读数×1%+0.00040)
2、抗干扰指标:变频抗干扰,在200%干扰下仍能达到上述准确度
3、电容量范围:内施高压:3pF~60000pF/10kV 60pF~1μF/0.5kV
外施高压:3pF~1.5μF/10kV 60pF~30μF/0.5kV
4、分辨率:*高0.001pF,4位有效数字
5、tgδ范围:不限,分辨率0.001%,电容、电感、电阻三种试品自动识别。
6、试验电流范围:10μA~1A
7、内施高压:设定电压范围:0.5~10kV
8、*大输出电流:200mA
9、升降压方式:连续平滑调节
10、试验频率: 45、50、55、60、65Hz单频
45/55Hz、55/65Hz、47.5/52.5Hz自动双变频
11、频率精度:±0.01Hz
12、外施高压:正接线时*大试验电流1A,工频或变频40-70Hz
反接线时*大试验电流10kV/1A,工频或变频40-70Hz
13、CVT自激法低压输出:输出电压3~50V,输出电流3~30A
14、CVT变比测量:
变比测量精度:±读数×1% ;变比测量范围:10~99999
15、相位测量精度:±0.1°;相位测量范围:0~359.9°
16、测量时间:约40s,与测量方式有关
17、输入电源:180V~270VAC,50Hz±1%,市电或发电机供电
18、计算机接口:标准RS232接口
19、打印机:炜煌A7热敏微型打印机
20、环境温度: -10℃~50℃
21、相对湿度: <90%
22、外形尺寸:460×360×350mm
23、仪器重量:28kg
六、测量方式及原理
按被测试品是否接地分两种测量方式,即正接线测量方式和反接线测量方式。两种测量方式的原理如图一所示:
在高压电源的10kV侧,高压分两路,一路给机内标准电容CN,此电容介损非常小,可以认为介损为零,即为纯容性电流,此电流ICN 可做为容性电流基准。在Cx试品一侧,试品电流Icx通过采样电阻R采入机内,此Icx可分解成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见图二所示,通过计算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比值即可得到tgδ值。
在图一(a)中Cx为非接地试品,试品电流Icx从试品末端进入采样电阻R,得到全电流值,在图一(b)中Cx为接地试品,机内Cx端直接接地,电流Icx从试品高压端到机内采样电阻取得全电流值。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
内蒙古电力集团第1批业务骨干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就特高压工程建管与设备运维等专项业务,展开为期3个半月的跟班学习,为内蒙古特高压事业储备人才力量。
特高压人才培养是内蒙古电网“人才强企"战略的关键落子。集团公司依托蒙西-达拉特交流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项目合作安排,紧密围绕内蒙古电网提档升级战略规划,适时启动特高压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此次首轮次赴晋学习是特高压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践,聚焦培养储备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能担当的蒙电特高压专业核心人才,为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合作和推动内蒙古电网转型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更是推动内蒙古电网战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跨省交流合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专业策略,系统性“送出去"深造学习,快速弥补特高压领域实战经验短板,同时配套完善内部导师传带、课题研究、项目历练等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双重难题,进一步构建起特高压人才的“蓄水池"和“孵化器"。
内蒙古电力集团始终把加快各领域、各专业、各板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主动拓展人才战略的关键举措。特别是聚焦主责主业、为特高压事业培养储备人才,是“筑基"之举、关键一招,是“科技带领、人才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生动实践,更体现了集团公司在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进程中所彰显出的很好的洞察力和高度前瞻性。下一步,电力集团将持续加大核心领域人才培养投资力度,以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内蒙古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