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
点击次数:406 更新时间:2020-03-23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一.主要测试功能:(见表1)

 

CT(保护类、计量类)

PT

• 伏安特性(励磁特性)曲线

• 伏安特性(励磁特性)曲线

• 自动给出拐点值

• 自动给出拐点值

• 自动给出5%10%的误差曲线

• 变比测量

• 变比测量(电压法电流法兼容)

• 极性判断

• 比差测量

• 比差测量

• 相位(角差)测量

• 相位(角差)测量

• 极性判断

• 交流耐压测试

• 一次通流测试

• 二次负荷测试

• 交流耐压测试

• 二次绕组测试

• 二次负荷测试

• 铁心退磁

二次绕组测试

 

• 铁心退磁

 

 

 

 

 

 

 

 

 

 

 

 

 

 

 

 

 

 

 

 

表1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二 主要技术参数: (见表2)

表2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三. 产品硬件结构

 

3.1.面板结构: (图1)

3.2.面板注释:

1 —— 设备接地端子

2 ——U盘转存口

3 ——打印机

4 ——液晶显示器

5 ——过流保护(功率)开关

6 ——主机电源开关

7 ——P1P2CT变比/极性试验时,大电流输出端口

8 ——S1S2CT变比/极性试验时,二次侧接入端口

9 ——K1K2CT/PT励磁(伏安)特性试验时,电压输出端口,电压法CT变比/极性试验时,二次接入端

10 ——APT变比/极性时,一次侧接入端口

11 ——aPT变比/极性时,二次侧接入端口

12 ——L1L2电压法CT变比/极性试验时,一次接入端

13 ——D1D2 二次直阻测试

14 ——主机电源插座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四.操作方式及主界面介绍

4.1、主菜单 (见图2)

开机之后默认进入CT测试,CT测试主菜单共有“励磁”、“负荷”、“直阻”、“变比极性”、“角差比差”、“交流耐压”、“一次通流” 、“数据查询”、“系统设置” 、“PT10种选项。

PT测试主菜单共有“励磁”、“负荷”、“直阻”、“变比极性”、“角差比差”、“交流耐压”、“数据查询” 、“CT8种选项。

触摸屏互感器伏安特性分析仪测量原理五.CT测试

5.1、CT励磁(伏安)特性测试

在CT主界面中,点击“伏安特性” 选项后,即进入测试界面如图4。

(1)、参数设置

励磁电流:设置范围(0—20A)为仪器输出的设置电流,如果实验中电流达到设定值,将会自动停止升流,以免损坏设备。通常电流设置值大于等于1A,就可以测试到拐点值。

励磁电压:设置范围(0—2500V)为仪器输出的设置电压,通常电压设置值稍大于拐点电压,这样可以使曲线显示的比例更加协调,电压设置过高,曲线贴近Y轴,电压设置过低,曲线贴近X轴。如果实验中电压达到设定值,将会自动停止升压,以免损坏设备。

(2)、试验:

接线图见界面,测试仪的K1、K2为电压输出端,试验时将K1、K2分别接互感器的S1、S2(互感器的所有端子的连线都应断开)。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功率开关,选择“开始”选项,即开始测试。               

试验时,上方白色状态栏会有提示“正在测试”,测试仪开始自动升压、升流,当测试仪检测完毕后,试验结束并描绘出伏安特性曲线图。

注意:图4中“校准”功能主要用于查看设备输出电压电流值,不用于互感器功能测试,详情见附录一。  

2)、伏安特性(励磁)测试结果操作说明

试验结束后,显示出伏安特性测试曲线及数据(见图5)。该界面上各操作功能如下:

打    印:点击“打印”后,先后打印伏安特性(励磁)曲线、数据,方便用户做报告用。同时减少更换打印纸的频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励磁数据:点击“上页” 、“下页”即可实现数据的上下翻。

保    存:点击“保存”选项,按下即可将当前所测数据保存,保存成功后,状态栏显示“保存完毕”。并且可在数据查询菜单中进行查看。

误差曲线:点击“误差曲线”选定后,屏上将显示伏安特性试验的误差曲线的设置,设定参数后,选择5%或10%误差曲线即计算出的误差曲线。

自定义打印:程序会按照表格中的10个电流值进行打印。

以下四项为误差曲线计算时的设置项:

额定负荷 :CT二次侧额定负荷。  

额定二次 :CT的二次侧额定电流

ALF :准确限值系数,如:被测CT铭牌为“5P10”,“10”即为限制系数。

5% :自动计算出5%误差曲线数据并显示误差曲线。

10% :自动计算出10%误差曲线数据并显示误差曲线。

5.2、CT变比极性试验

进入CT变比极性菜单后首先选择测试方式,对于套管CT,或者一次阻抗过大无法升电流来测量变比时,或接线位置过高不便携带沉重的电流线连接时,请选择电压法。

1:电流法变比极性测试。

1)参数设置

进入测试界面见图6。

一次侧测试电流: 0 ~600A,测试仪P1、P2端子输出的大电流;

二次侧额定电流: 1A或5A。

2)试验

CT一次侧接P1、P2,CT二次侧接S1、S2,不检测的二次绕组要短接,设置二次侧额定电流及编号后,合上功率开关,选择“开始”选项,试验即开始。

上方白色状态栏会有提示“正在测试”,直至试验完毕退出自动测试界面,或按下”停止”人为中止试验,装置测试完毕后会自动停止试验,试验完成后,即显示变比极性测试结果。可以选择 “保存” 、“打印”及“返回”选项进行下一步操作。

仪器本身的同色端子为同相端,即P1接CT的P1,S1接CT的S1时,极性的测试结果为减极性。

2:电压法变比极性测试。

1)参数设置

在CT主界面中,选择“变比极性”后,进入测试界面见图7,设置二次侧额定电流: 1A或5A。

2)试验

CT一次侧接L1、L2,CT二次侧接K1、K2,不检测的二次绕组不用短接,设置二次侧额定电流及编号后,合上功率开关,选择“开始”选项,试验即开始。

误差曲线说明                          

根据互感器二次侧的励磁电流和电压计算出的电流倍数(M)与允许二次负荷(ZII)之间的5%、10%误差曲线的数据中也可判断互感器保护绕组是否合格:

1)在接近理论电流倍数下所测量的实际负荷大于互感器铭牌上理论负荷值,说明该互感器合格如图26数据说明;

2)在接近理论负荷下所测量的实际电流倍数大于互感器铭牌上的理论电流倍数,也说明该互感器合格如图26数据说明;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应满足5%误差曲线的要求,只要电流互感器二次实际负荷小于5%误差曲线允许的负荷,在额定电流倍数下,合格的电流互感器的测量误差即在5%以内。二次负荷越大,电流互感器铁心就越容易饱和,所允许的电流倍数就越小。因此,5%误差曲线即n/ZL曲线为图9所示曲线。在图26中例所示(所测保护用CT为5P10 20VA):其中5为准确级(误差极限为5%),P为互感器形式(保护级),10为准确限值系数(10倍的额定电流),20VA表示额定二次负荷(容量)。电流倍数为10.27倍(接近10倍)时,所允许的二次负荷为27.19Ω,大于该CT的额定负荷20VA(20VA/1=20Ω),通过该数据可判断该互感器合格。另外,在二次负荷为19.58Ω(接近20Ω) 所允许的二次负荷为27.19Ω,大于该CT的额定负荷20VA(20VA/1=20Ω),通过该数据可判断该互感器合格。另外,在二次负荷为19.58Ω(接近20Ω)时,所允许的电流倍数为12.85倍,大于该CT的额定电流倍数(10倍),通过该数据也可判断该互感器合格。其实,只要找出这两个关键点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判断所测互感器是否合格。

如果10%误差不符合要求一般的做法有:

增大二次电缆界面积(减少二次阻抗)

串接同型同变比电流互感器(减少互感器励磁电流)

改用伏安特性较高的绕组(励磁阻抗增大)

提高电流互感器变比(增大励磁阻抗)

误差曲线计算公式:

M =(I*P)/N                   ZII =(U-(I*Z2))/(K*I)

I 电流                          U 电压

N=1  (1A额定电流)              I 电流

N=5  (5A额定电流)              Z2 CT二次侧阻抗

P=20 (5%误差曲线 )           K=19(5%误差曲线.1A 5A额定电流)

P=10 (10%误差曲线 )          K=9 (10%误差曲线.1A 5A额定电流)

今年323日是第六十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与水,旨在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气候与水的关系,关注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水产生的重大影响。确定这一主题,彰显出世界气象组织及其成员深刻认识到,气候与水处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目标的核心位置。面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暴雨洪涝等一系列挑战,世界气象组织呼吁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合理利用和规划气候与水资源。

  在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气候与水循环相互影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创造奇迹。地球之所以适宜人类居住,关键在于有极其适宜的温度和充沛的液态水。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五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系统。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水是气候系统中的活跃分子,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的重要因素。在经久不息的动态循环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万物得以滋养,人类社会繁衍生息。古往今来,人类对气候与水的认识不断深化,观云测雨、因势利导、治理水患,有效防御了洪水肆虐、干旱衍生。

  水受气候变化影响是直接的。大量观测证据表明,过去100多年来气候显著变暖,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水的变化。极地和山区的冰川和积雪减少,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加速,洪涝、干旱以及其他水异常现象频发。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水事件的影响传导到更广泛的领域,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能源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均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人们对气候与水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深刻,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长期以来,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世界上规模大、覆盖广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目前形成由7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16部雷达、7颗在轨气象卫星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建立了精细化、无缝隙的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实现滚动发布从分钟、小时、逐日到月、季、年的预报预测产品;建立了世界上保障领域广、机制健全、效益突出的气象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一道防线作用,成功应对了特大洪水、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同时,充分发挥气候与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质量和效益,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防御注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面对气候与水这一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并合理利用气候与水资源。全国气象部门将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着力发展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智能预报预测,着力发展智能感知、泛在、情景互动、普惠共享的智慧气象服务,做到监测精密、预报、服务精细,坚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一道防线。尤其要充分发挥气象在水旱等自然灾害防御中的先导作用,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开放合作,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预警信息发布体系、风险防范体系,健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并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勇担大国责任,为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